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,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,青春在不懈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,生命在抗击疫情的不断磨砺中更加坚韧、自信、阳光,让我们在不断迎接挑战中健康成长。疫情当下,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或多或少被影响,这令我们感到焦虑。为了帮助大家调整心理状态,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。
焦虑本身是人们对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情严重恶化的情绪反应,是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,能自动帮我们规避危险。面对课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时,出现焦虑现象是正常且合理的,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焦虑情绪的出现,不过于重视,适度调节。
焦虑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遗传、身体疾病、童年经历、创伤性事件、外部压力等等,每个人焦虑的原因都不一样。焦虑是进化的产物,不是个人性格的缺陷,无论你焦虑的原因是什么,焦虑都不是你的错,没必要为此感到内疚和自责。
焦虑的出现源于人们对事物认知不准确,改变认知是缓解焦虑的有效办法。可以通过自我对话来改变错误认知,从而治疗焦虑。这个方法操作简单,而且长期有效,甚至终身受益。掌握了自我对话的方法,你自己就可以治疗焦虑。
第一步,回想焦虑情境
首先找一个单独的时间,在一个安静的地方,让自己放松下来,回想一次最让你印象深刻的焦虑经历,仔细体察自己当时的感受,问自己一个问题:我当时在担心什么?尽量把你焦虑时的想法写下来,这样方便进一步反思。
第二步,反思错误认识
接下来,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,反思自己当时的想法。
1.你的想法真的符合事实吗?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?
2.你的推论严密地合乎逻辑吗?
3.你所担心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吗?
4.你有没有夸大事情的后果和影响?
5.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,你无法承受其后果或者找不到解决办法吗?
6.为了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,你可以做些什么?
思考这些问题,你就会认识到自己所焦虑的事情其实并不值得焦虑,而且你有能力应对它、把事情做得更好。
第三步,重新面对困境
在改正自己的错误认知之后,你就要带着新的认知,去重新经历那些曾经让你焦虑的情境。因为只有经过亲身经历的验证,你才能真正认识到,那件让你焦虑的事并没有多么可怕。当你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境时,就不会那么焦虑了。